据乘联会官方消息,5月1-28日,乘用车市场零售139.2万辆,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9%,较上月同期下降6%;今年以来累计零售728.7万辆,同比增长2%。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48.0万辆,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3%,较上月同期下降6%;今年以来累计批发832.1万辆,同比增长8%。
同期,全国新能源车市场零售48.3万辆,同比去年同期增长82%,较上月同期增长0%;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32.6万辆,同比增长43%;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55万辆,同比去年同期增长81%,较上月同期增长1%;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65.8万辆,同比增长49%。
乘联会指出,随着价格战热度逐渐消退,经销商心态逐步稳定,消费者恢复理性消费,观望情绪得以缓解,前期压抑的需求有所释放。在国家促消费和各地方促消费政策共同推动下,以及近期车展等线下活动恢复,全面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聚拢人气,叠加“五一”小长假的需求增长,带动购车消费较好,整体车市企稳修复。
“五一”期间,部分地方政府、厂商进行了临时性补贴,“五一”车展对短期市场促进也很强,助力五月开局市场爆发,“五一”订单逐步释放,利好整个五月前两周市场。由于月初部分客户需求提前释放,5月中下旬的终端客流、订单转淡,市场热度逐步回落。
目前看此价格水平对客户仍有较大吸引力,国六B非RDE延期销售政策发布后,经销商和客户对价格预期也明显改善,市场需求恢复良好。由于4月末从29日开始休假,而5月末的3天是正常销售时间,因此月末的增量还是值得期待的。
回顾1-4月份,乘联会介绍,受疫情结束的利好因素促进,工业生产有所恢复,但成本高企,利润结构持续偏向上游的矿业。
汽车行业生存压力巨大。1-4月的汽车行业收入28,609亿元,同比增12%;成本25001亿元增12%;利润1123亿元,同比增3%,汽车行业利润率3.9%,相对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4.9%的平均水平,汽车行业仍偏低。
汽车行业负效益的高增长压力较大。4月汽车生产202万辆同比增60%;新能源汽车生产59万辆,同比增85%,渗透率29%,这是很高的增长。负效益的高增长压力较大,虽然新能源车高增长,但亏损较大,燃油车虽然盈利,但萎缩较快。
尤其是国六B标准的即将实施,对车企生产带来一定的谨慎压力,减产降库存带来盈利较大损失。目前国六B标准实施从7月1日,部分老库存延期到12月底,通过稳定市场消费,稳定汽车生产。
出口方面,4月中国汽车出口42万辆增143%。
自2021年以来,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三年表现超强增长。2021年出口市场销量219万辆,同比增长102%。2022年汽车出口市场销量340万辆,同比增长55%。2023年1-4月中国汽车出口149万辆,同比增长72%,表现超强。尤其是4月出口汽车42万辆增143%的表现创历史新高。2023年汽车出口均价2.0万美元,同比2022年的1.8万美元,均价大幅提升。
中国新能源车主要是出口西欧和东南亚市场,近两年西欧和南欧的比利时、西班牙、斯洛文尼亚和和英国等成为出口亮点,而今年对泰国等东南亚国出口走强,上汽乘用车、比亚迪等新能源车型强势表现。
前期中国对美洲的智利等出口表现较强。今年中国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数量22万辆,大幅增长403%,重卡和牵引车等出口暴增对俄罗斯贡献巨大。
进口方面,4月中国汽车进口6万辆降33%。
虽然国内豪华车市场总体较好,但中国进口车进口量从2017年的124万辆持续以年均10%左右下行到2022年的88万辆。2023年1-4月的高端市场需求较好,乘用车零售28万辆,增16%,但乘用车进口量仅有23万辆,同比暴跌31%,相对于过去十年的进口量低点仍有下降。近期汽车进口低迷,2023年4月汽车进口6.19万辆,同比下降33%,其中2023年日本进口车进口剧烈下降超预期。在供应链持续改善的环境下,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进口下降57%,大幅超越预期。
乘联会表示,进口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仍然是乘用车的消费升级,因此相对于普通燃油车,豪华车与进口车的走势总体是很好的,但电动化转型改变了燃油车需求,进口燃油车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。随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复杂,还是要未雨绸缪建立更多的进口模式,维持进口车合理规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