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统计局11月9日数据显示,10月份,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0.2%,环比上涨0.2%。受“反内卷”带动国内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改善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,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PPI)同比、环比表现也均呈现积极变化。
从同比数据看,10月份,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.3%转为上涨0.2%。“10月份食品和能源价格仍处低位,但降幅均收窄。食品价格下降2.9%,降幅比上月收窄1.5个百分点。同时,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.2%,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,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。”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介绍。
董莉娟指出,核心CPI涨幅扩大来自两方面贡献。一方面,服务价格自3月份起逐步回升,本月上涨0.8%,涨幅比上月扩大0.2个百分点。另一方面,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.0%,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,其中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分别上涨50.3%和46.1%。扩内需等政策效应继续显现,家用器具、文娱耐用消费品和家庭日用杂品价格涨幅在2.4%至5.0%之间,燃油小汽车价格降幅收窄至2.3%。
“10月物价数据表现反映出我国经济活力稳步增强、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的积极信号。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有望保持温和上涨,核心CPI的回升势头将更为明确,成为拉动整体价格中枢上行的主要力量。”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认为。
与此同时,具有先行指标意义的PPI继续呈现积极变化——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.1%,为年内首次上涨。
“10月PPI年内首次环比上涨,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,主要源于反内卷带动部分行业供需改善,对相关行业价格形成有力支撑。同时,有色金属价格上涨拉动国内相关行业PPI上行,以及假期消费等因素推动生活资料价格环比止跌,也对当月PPI环比上涨起到拉动作用。”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认为。
谈及本月PPI环比运行的主要特点,董莉娟表示,供需关系改善带动了部分行业价格上涨。其中,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上涨1.6%,煤炭加工价格上涨0.8%,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价格上涨0.6%,均连续2个多月上涨。水泥制造、计算机整机制造、锂离子电池制造、集成电路制造价格均由降转涨,分别上涨1.6%、0.5%、0.2%和0.2%。另外,输入性因素影响了国内有色金属和石油相关行业价格走势分化。
PPI同比降幅连续第3个月收窄。董莉娟介绍,随着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持续推进,相关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。其中,产能核查及安全监管力度加大,加之冬储补库及用电需求增加,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1.2个百分点。另外,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,落后产能逐步退出,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、电池制造、汽车制造业价格降幅分别收窄1.4个、1.3个和0.7个百分点。
同时,伴随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和消费潜力有序释放,带动相关行业价格也同比上涨。“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,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、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价格等均有上涨;提振消费系列政策措施持续落地见效,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8.4%,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、营养食品制造价格等均有上涨。”董莉娟表示。
庞溟表示,国内需求复苏带来的订单改善,将继续对工业品价格形成托底作用。随着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竞争格局优化,PPI同比降幅有望继续收窄。(记者 韦夏怡)












